货币政策精准出拳 为宏观调控保驾护航
发布日期:2015-08-18浏览:2381
央行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让金融市场上荡起涟漪。在这份增添了 前所未有措辞和形象生动表述的报告中,体现了央行在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 势下,未雨绸缪,找准定位,精确发力的思路,以期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 风险保驾护航。
央行明确表示“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要求。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把政策落到实处,用好增量、盘 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三季度央行的货币政策继续延续稳健基调,但调结构意味 明显更浓。”可见,当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仍然是央行四大政策目标 ,但此次报告中,央行特别加入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情况下,政策的重点放在“ 调结构、促改革、推动转型升级上”。同时,央行对货币政策提出“总量稳定、结构 优化”的要求,也与盘活存量的口号一脉相承。
在三季度报告中,央行删去了此前对货币运行总体形势的描述,并且将“前瞻性 地进行预调微调”变为“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这一细节的变化,背后可能暗含 货币运行总体形势更加复杂。来自光大证券的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复杂性”一部分 来自于国际方面。尽管美联储在10月议息会议宣布QE规模不变,但不排除来自美 国经济以及货币政策会议等再次改变市场对QE的退出预期,从而对国际资本流向造 成干扰。
国内方面,宏观调控框架进一步完善,调控方式创新,调控经验更为丰富,有利 于保持短期经济稳定的同时夯实长期增长的基础。中国国内储蓄率较高,金融体系资 本、拨备等较为充足,总体看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经 济运行中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新的强劲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 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问题比较突出,资源 环境约束也明显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此时“保持定力” 和“精准发力”好比货币政策的两拳,一拳重在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上,一拳 重在针对性、协调性和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上。
找准货币政策定位,就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记者注意到,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 策报告中重新增加了“加强流动性总闸门的调节作用”的表述。央行还强调,不放松 也不收紧银根,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继续根据 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 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在 列举货币政策工具时,央行特意增加了“短期流动性调节”的语句。市场分析人士判 断,这可能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将更加灵活而频繁。
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央行强调“放短锁长”操作,且在外汇流入背景下减少了常 备借贷便利,未来货币政策或仍中性偏紧。自三季度以来,常备借贷便利适度有序减 量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9月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3860亿元,比6 月末下降300亿元。9月份经济通胀、货币信贷均超预期,外汇流入加快,央行对 冲压力加大,央票续做、减少常备借贷便利等操作意味着货币政策适度转紧。
在信贷结构方面,央行报告中调整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信贷投向上新增对绿 色环保领域的信贷支持;二是补充说明了限制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意义。这意味着货 币政策更加注重“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与产业政策有效结合,支持经济结构调整 和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此前表示,当前 应加大经济改革,解决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以适应经济增长阶 段转换下经济增速、经济增长动力和经济结构变化的需要。货币政策应为这种伟大的 战略转折创造合适的货币环境,既在改革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压力,也为改革可能带来 的冲击提供必要的货币缓冲。
央行明确表示“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要求。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把政策落到实处,用好增量、盘 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三季度央行的货币政策继续延续稳健基调,但调结构意味 明显更浓。”可见,当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仍然是央行四大政策目标 ,但此次报告中,央行特别加入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情况下,政策的重点放在“ 调结构、促改革、推动转型升级上”。同时,央行对货币政策提出“总量稳定、结构 优化”的要求,也与盘活存量的口号一脉相承。
在三季度报告中,央行删去了此前对货币运行总体形势的描述,并且将“前瞻性 地进行预调微调”变为“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这一细节的变化,背后可能暗含 货币运行总体形势更加复杂。来自光大证券的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复杂性”一部分 来自于国际方面。尽管美联储在10月议息会议宣布QE规模不变,但不排除来自美 国经济以及货币政策会议等再次改变市场对QE的退出预期,从而对国际资本流向造 成干扰。
国内方面,宏观调控框架进一步完善,调控方式创新,调控经验更为丰富,有利 于保持短期经济稳定的同时夯实长期增长的基础。中国国内储蓄率较高,金融体系资 本、拨备等较为充足,总体看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经 济运行中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新的强劲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 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问题比较突出,资源 环境约束也明显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此时“保持定力” 和“精准发力”好比货币政策的两拳,一拳重在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上,一拳 重在针对性、协调性和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上。
找准货币政策定位,就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记者注意到,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 策报告中重新增加了“加强流动性总闸门的调节作用”的表述。央行还强调,不放松 也不收紧银根,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继续根据 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 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在 列举货币政策工具时,央行特意增加了“短期流动性调节”的语句。市场分析人士判 断,这可能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将更加灵活而频繁。
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央行强调“放短锁长”操作,且在外汇流入背景下减少了常 备借贷便利,未来货币政策或仍中性偏紧。自三季度以来,常备借贷便利适度有序减 量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9月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3860亿元,比6 月末下降300亿元。9月份经济通胀、货币信贷均超预期,外汇流入加快,央行对 冲压力加大,央票续做、减少常备借贷便利等操作意味着货币政策适度转紧。
在信贷结构方面,央行报告中调整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信贷投向上新增对绿 色环保领域的信贷支持;二是补充说明了限制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意义。这意味着货 币政策更加注重“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与产业政策有效结合,支持经济结构调整 和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此前表示,当前 应加大经济改革,解决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以适应经济增长阶 段转换下经济增速、经济增长动力和经济结构变化的需要。货币政策应为这种伟大的 战略转折创造合适的货币环境,既在改革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压力,也为改革可能带来 的冲击提供必要的货币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