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做生意,离不开“面子”
发布日期:2015-08-04浏览:1019
冯仑说,一个民营企业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做生意,脱离不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当外部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求助于熟人,求助于别人给我们
因此,民营企业的成长过程始终特别重视面子、人情,既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原因,也有冲破现实体制不合理束缚的实际需要。“民营企业特别重视这些关系资源,不断地把生人变成熟人,把熟人尽可能地变成家人,以此拉近距离,获得他人对你的支持,不断超越规则、给予变通。”
以下为观点原文:
冯仑:
在中国讲人际关系的时候,最多提到的是人情:潜在的是人情,明面上的叫面子。我们通常会说,谁跟谁有面子、谁给谁面子、谁跟谁说话有面子、谁为什么能帮谁是因为跟他有面子。在汉语中“面子”这个词讲的是表面的虚荣和人们之间的情面。它在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如此之高,以至于100年前外国传教士、旅行者、记者、外交官进入中国的时候,首先学会的就是“面子”这个词以及它背后所对应的行为方式。
20世纪初,一个美国人曾经写道:“要想尽我们所能地了解‘面子’的含义,就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那便是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具有一种强烈的做戏的本能……稍微遇到一些情况,他们便立即进入角色,完全模仿戏里的样子,打躬作揖,跪拜叩头,口中念念有词……中国人的问题永远不是事实问题,而是形式问题。总之,面子是理解中国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说中国人特性中还有许多暗锁还未被我们打开,那么‘面子’便是打开这些暗锁的金钥匙。”
西方人对“面子”的理解是:我的一个行为会使对方备感荣耀,这叫给对方面子。反之对方某个行为使我很不体面或者为我带来负面的评价,这叫顿失颜面。这个解释比较局限。很多社会学家对“面子”的研究也很感兴趣,比如台湾学者黄光国的《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和大陆学者翟学伟的《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都对“面子”有较深入的研究。按照这些社会学家,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家对“面子”这个词的定义,面子就是甲在众人面前对乙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使乙得到一个正面的荣耀。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甲与乙的关系,一定要是公开的,而且要有其他人在场。这种正面评价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吹捧某人的才能和门第,一个是吹捧某人的容貌和财富等等。
面子的核心
因此,民营企业的成长过程始终特别重视面子、人情,既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原因,也有冲破现实体制不合理束缚的实际需要。“民营企业特别重视这些关系资源,不断地把生人变成熟人,把熟人尽可能地变成家人,以此拉近距离,获得他人对你的支持,不断超越规则、给予变通。”
以下为观点原文:
冯仑:
在中国讲人际关系的时候,最多提到的是人情:潜在的是人情,明面上的叫面子。我们通常会说,谁跟谁有面子、谁给谁面子、谁跟谁说话有面子、谁为什么能帮谁是因为跟他有面子。在汉语中“面子”这个词讲的是表面的虚荣和人们之间的情面。它在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如此之高,以至于100年前外国传教士、旅行者、记者、外交官进入中国的时候,首先学会的就是“面子”这个词以及它背后所对应的行为方式。
20世纪初,一个美国人曾经写道:“要想尽我们所能地了解‘面子’的含义,就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那便是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具有一种强烈的做戏的本能……稍微遇到一些情况,他们便立即进入角色,完全模仿戏里的样子,打躬作揖,跪拜叩头,口中念念有词……中国人的问题永远不是事实问题,而是形式问题。总之,面子是理解中国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说中国人特性中还有许多暗锁还未被我们打开,那么‘面子’便是打开这些暗锁的金钥匙。”
西方人对“面子”的理解是:我的一个行为会使对方备感荣耀,这叫给对方面子。反之对方某个行为使我很不体面或者为我带来负面的评价,这叫顿失颜面。这个解释比较局限。很多社会学家对“面子”的研究也很感兴趣,比如台湾学者黄光国的《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和大陆学者翟学伟的《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都对“面子”有较深入的研究。按照这些社会学家,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家对“面子”这个词的定义,面子就是甲在众人面前对乙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使乙得到一个正面的荣耀。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甲与乙的关系,一定要是公开的,而且要有其他人在场。这种正面评价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吹捧某人的才能和门第,一个是吹捧某人的容貌和财富等等。
面子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