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融入与收获— —我的ITC学习和教学之路
发布日期:2015-03-25浏览:1751
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ITC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培训项目核心团队讲师/咨询师、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HND项目特聘讲师 、香港理工大学国际航与物流硕士
前 言
2004年下半年在网上搜寻到一条消息,称联合国贸发委和世界贸易组织下属的国际贸易中心(ITC)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要在北京开展国际采购与供应链管理(IPSCM)模块学习系统(MLS)的讲师培训班。不管是机会还是缘分,我获准参加了那次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深入了解了这套教学系统的构成和内容,当时被其充实的如行云流水般的、一气呵成的和娓娓道来的风格所感染。在那之后我就潜心学习和消化这套知识体系,开始了我走近、融入和收获的ITC学习和教学之路。
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又参加联合国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期高级师资班培训和有亚洲12个国家同行参加的咨询师培训班,并参与了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数期ITC师资培训班的授课工作,同时又参与了教科书、课件和习题集的校对、审定和编写等工作,并在两年之内顺利通过了全部16模块的英文考试。
2005年下半年在经过了近一年的等待后,我终于开始在讲台上开始讲授ITC。从那时起至今已经讲授了近2500学时的ITC课程,听众和学员达到了2500人之多。其间为多家由中国与物流采购联合会指定的培训中心和众多企业和大专院校作过讲座和授课。到现在我已经把它当作了我唯一不断学习的领域,并随着它的发展而成长。
学习、教课的体会和学员学习的反馈一直不断地在激励我要把对ITC这套教学体系的学习继续深化下去。那么,究竟ITC的这套教学体系是如何吸引了我和全国参加了ITC培训的万名学员们呢?这就需要从它的知识体系的架构和内容谈起。
ITC国家与采购供应链管里模块教学系统知识体系介绍
介绍知识体系架构和内容之前,必须要说明一个问题是,ITC采购师模块学习系统的英文原名是IPSCM-MLS(International Purchasing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odeling Learning System)—国际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模块学习系统。这个名称的含义表明,这套教学课程不是仅仅涉及采购这样一个较为狭窄的内容,它的知识含涵盖了供应链的全部,当然物流也必然成为这套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从16个模块的名称中就能看出这套教学体系不仅知识含量丰富,而且实践指导性强的特点。姜大源教授[1]曾经在《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发表有关教学体系方面的观点,他指出:“课程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科体系的框架,其基础是物理学意义上的构成论,强调的是静态的无生命的‘机械’对知识的客观构造;一类是行动体系的框架,其依据是生物学上的生成论,强调的是动态的有生命的‘机体’对知识的主观构建 ……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行动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则是一种串行结构……与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或是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2]借用姜大源教授的一句总结性的话语“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来描述ITC采购师模块学习系统是非常恰当的,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按照行动体系构架的课程。
众所周知,供应链管理不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看,都能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那就是知识覆盖面广和涉及的实践领域宽,供应链管里几乎囊括了企业经营理论中用到的一切知识,如,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战略竞争理论、营销学、心理学、财务管理学、国家贸易、法律、线性规划、运筹学、概率论、统计学、信息技术以及各类应用技术知识等等;涉及到了企业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所有领域,包括了企业从采购、生产、分销直至零售的各个环节具体实践作业的指导,其中也涉及到连接上述各环节的运输仓储等等具体的工作领域的指导。这套知识体系彻底把供应链管理理论以及实践应用有机结合了起来,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知识汇集的全面性,和实践指导的针对性,它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
有一位在国内知名企业从事国际供应链管理的资深经理(现在也成为了出色ITC讲师了)非常感慨地说,这16本书的内容应该能与一个本科生两到三年学习到的知识相提并论,而且它可以作为长期有效的指导企业实践的操作指南。可以断言,在目前或者说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能出现能与之相比的学习系统。
按照ITC培训分级的模块的顺序,第一级需要学习2、5、6、7、8、9等六个模块,第二级别需要学习1、3、4、10、11、12等六个模块,第三级别需要学习13、14、15、16等四个模块。根据我的学习体会和学员们学后的体会,下面就个级别学习之后所能掌握的知识和相关的能力提升方面作些介绍。
第一级别知识
通过对第一级别学习之后,我们能够掌握下列各方面的知识:
企业战略管理、一般管理学和价值理论的基本知识,熟知企业实现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内容,熟知管理学中计划、实施、领导与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的模型(SWOT模型);
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知识,熟知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服务)的基本属性,了解影响产品或服务价格的要素,了解市场预测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市场预测的几种方法,包括专家意见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等。
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知识,懂得国际贸易术语、贸易单证、支付方式、汇率管理等。
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产品的成本结构的基本要素,掌握产品的所有权总成本(TCO)概念,懂得量本利分析和净现值计算,并能够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分析。
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效合同的构成要素、三大法律体系的基本概念、法律适用以及合同争议解决的几个途径,以及构成合同的主要条款的含义,熟知产品责任、保修以及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熟知六种典型的合同的详细条款,如现货合同、定期合同、无定额合同、定额合同、合伙合同以及合资企业合同。
项目和运营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懂得项目管理中质量、进度和成本计划的制定,以及相关的风险管理计划,掌握网络图和甘特图的绘制,并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成本和工期综和评价方法,掌握“挣值”概念,并能够熟练绘制S曲线图,掌握运营管理中的“平衡线”考核法。
采购供应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供应定位模型、供应商感知模型以及与供应商管理连续图谱的内容,以及它们在采购与供应过程的各阶段的使用。
标准化方面的知识,熟知内外部标准和强制标准的含义,掌握内部标准化的概念以及价值分析/价值工程(VA/VE)的使用方法。
第一级别能力
在掌握上述知识基础上在以下几方面的提升能力:
能够对产品或服务中包含的质量、可获得性、服务与响应和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企业总目标判定不同产品或服务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或者同一产品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能够按照相对重要程度,对多种采购与供应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做出选择。同时能够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支出大小以及其占供应商营业规模的比例和对其的吸引力,来分析判断供应商的能力与积极性水平,并选定满足需要的合格供应商。
能够清楚理解、认同组织的采购供应策略及涵义,并执行组织的采购供应政策;能够起草相关的业务性文件以及绘制工作流程图,如采购需求说明、采购计划、供应商评价表、询报价表单、招标邀请书、合同文本等。能够根据采购供应工作目标制定合同管理计划,绘制工作网络图、甘特图以及在对合同进度进行监控管理时,绘制S曲线图等。能够识别采购供应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能够采取适当措施予以解决。
能够以多种方式与采购过程中相关各方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传达,关注和理解采购过程中相关各方的反应和意图,并能以合适的方法、技巧与各方进行沟通、谈判,消除分歧、说服他人改变意图、态度或行为。能够了解、熟悉获得与采购供应相关信息的多种方法、手段和渠道。能够对所采购品项、供应商、供应商报价、客户、历史采购资料数据等多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等。
第二级别知识
通过第二级别的学习之后,我们能够掌握下面的知识:
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基本知识,熟知供给与需求模型的原理,深刻理解供需弹性的概念,能了解政府部门、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分类,理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定义,并能够了解各类组织的主要异同点以及对采购与供应职能所产生的影响。
企业文化与组织理论方面知识;深刻理解组织文化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其对组织愿景、使命、目标以及政策产生的巨大影响。了解多种组织结构的形式和特点,能够理解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相互关系。
市场营销和竞争战略方面的知识,懂得产品-市场战略选择矩阵,(安索夫矩阵、波士顿矩阵)熟知产品-市场的架构,懂得市场竞争程度的分类,理解影响市场竞争条件的“五力模型”,懂得产品生命周期概念,并清楚了解市场中产品服务的价格构成原理。能够合理的进行市场细分,并熟练运用分析模型对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的PEST模型,以及POCKET分析模型等
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熟知交易成本、转换成本、沉没成本、酌量成本、工程成本、可归属成本、任务成本投资回收期等概念,掌握作业成本分析法的应用。熟知客户价值概念,了解客户保留、客户利润贡献等概念,
供应链管理方面知识;充分了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理解一体化及虚拟一体化的概念,理解供应链伙伴间联盟的重要性,懂得供应链的可靠性、快速相应、柔性、成本等要素。了解“牛鞭效应”以及延迟生产的概念,懂得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含义。
现代物流管理和物流系统规划方面知识;了解物流管理中外包与自营的影响因素,了解物流网络规划中涉及的设施选址与设计、运输方式及工具的选择,掌握运筹学和线性规划等在网络规划和路径规划中的运用。了解包装形式、包装尺寸、搬运设备、存储设备对运输工具选择和仓库布局之间的相互影响。
库存管理方面知识;懂得保有库存的理由和由此带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成本,了解库存管理的核心数学模型,如经济订货批量、定期和定量订购方法。了解统计学和概率论在库存管理中的运用,熟知即时生产理论(JIT)以及相关的看板管理,懂得约束理论(TOC)。
了解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技术选择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包括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熟知物料需求计划(MRP)、生产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信息系统的架构,掌握相关应用软件的功能构成及使用,如运输管理系统(TMS)、仓储管理系统(WMS)。
绩效考核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考核目标设定、考核方法选择、度量尺度的设定等,熟知综合绩效考核的主要工具,如,平衡记分卡和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等。
第二级别能力
在掌握上述知识基础上的同时可在以下几方面的提升能力:
提升分析采购供应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采购供应市场的运做机制和特点;能够选择、使用相应的预测方法进行采购需求预测;能够把握采购供应市场机会和风险,并选择适合的供应市场。能够识别复杂问题,检查相关信息,制定和评价问题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处理企业与政府以及社会其他部门之间的、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面对采购供应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能够根据以往经验,发挥自身优势,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果断实施,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丰富、灵活。
提升自己在采购供应工作当中,引导、训练、指挥和激励下属,以改善他人的知识、技能或工作质量的能力。能够合理安排采购供应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并指导和协调团队成员团结在一起工作共同完成任务。能够设定采购供应过程中的相关环节或岗位的工作标准并监督监督执行实施情况。能够就采购供应方面的制度执行、业务流程构建、作业活动、技术、系统等相关议题等向他人提供指导和专业建议。
对于工作目标、职责范围和流程制定等方面有很强的判断力。能够在法律和资金约束的条件下,以及保证遵守采购政策和程序的前提下制定有效的采购决策。能够正确分析采购供应过程的各种信息,选择最好的方案。
第三级别知识
通过对第三级别的学习之后,我们可以学到以下专题性的知识:
将知识向深度发展,理解扩展价值链的概念,理解价值让渡网络的概念,判定商业环境和客户角色的变化等客户关系管理知识;具有互联网环境分析、电子市场及电子采购的运营模式、技术手段、解决方案标准、电子采购系统效率与安全评价等电子商务知识。具有集团采购的模型结构、流程及实施等集团采购方面知识;具有采购联盟流程构建、实施、体系评价等组建采购联盟方面知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与环境理论、供应商的环境绩效、环保采购程序等环保采购知识。具有经营战略管理、绩效管理方面知识;具有与采购供应工作紧密相关的战略、运营、新技术、新管理方式等专业理论前沿知识。
第三级别能力
在掌握上述知识基础上的同时可在以下几方面的提升能力: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够开发、设计或者提出新的应用软件、想法、关系、或产品、工作流程。能够归纳、研究与采购供应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的模式,并导入到实际工作中。能够主持解决采购供应工作中出现的专业化问题。
能够根据机构的使命、内外部环境等因素设定中长期采购供应目标。能够根据机构的采购供应目标,建立采购供应运营体系,包括制定采购供应政策、确定采购供应的职能及其组织架构,建立采购供应操作流程。在满足采购供应目标的基础上,能够针对不同的类型采购制订相应的采购供应战略,并根据情况做出改善和调整。
能够指导对所采购产品、服务以及采购流程进行有效测试和检验以评价质量或绩效,包括兼顾成本与利益选择最适合的采购行动方案,决定资金的使用并进行核算等;能够建立采购供应绩效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指导员工准确运用具有不同效用和难度的度量方式对绩效考核目标进行度量,并监控绩效评价流程;
感 言
写这篇短文促使我对ITC采购与供应链模块教学系统知识体系做了又一次作了全面的回忆,这里可能会漏掉了某些在模块学习系统中还有的知识,或者忽略了某些能力提升的例证,但尽管如此,这些文字已经能够然我们看到这套体系的丰富内涵了。回忆知识的同时,又想起了我的很多学员在学习这套知识体系后,寻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得到了提升或者转换到了一个更理想的工作环境,他们有的是第一次走上社会的学生,有的是有多年实践经验的采购经理,到现在我还能体会到听到这些消息时候的幸福感。
作为一名讲师,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听到学员们成功的故事了,这也是我走进、融入ITC后最大的收获。
[1] 姜大源,湖北武汉人,现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总编,并兼任上海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顾问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暨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