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首页
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
梅松

梅松 暂无评分

市场管理 危机管理

讲师官网:http://meis.sougen.cn/

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
仅需5.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仅限聘请讲师授课

立即购买

梅松二维码
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
任意分享朋友圈
  • 梅松
  • 所在地: 湖北省 武汉
  • 擅长领域: 危机管理 沟通技巧 领导力
  • 所属行业:政府|非盈利机构 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
  • 市场价格: (具体课酬请与讲师沟通确定)
  • 主讲课程:新媒体沟通及网络舆情方向:|1、“互联网+”的时代变革与创新|2、新媒体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负面效应及政府对策|3、论新媒体影响下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舆论引导|4、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研究|5、从危机传播视角看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传播|6、网络问政的行政能力培养|7、网络意识形态博弈及网宣工作创新|8、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及其应对|9、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10、新媒体舆情危机事件:内涵、特征与应对策略|?政府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向:|1、信息网络安全与数字风险防范|2、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3、大数据下的政府精准治理|4、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5、适应政务需求的电子政务平台构建|6、政府部门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构建|7、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体系建设|8、计算机相关培训类课程

讲师课程更多

  • 查看详情>> 一、“互联网+”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1、时代发展的新兴生产力:面向互联网的数据革命 互联网——第三次技术革命 互联网+ —— 推动未来的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驱动力,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阶段。 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纺织机、鼓风机、抽水机、磨粉机等生产机器的发明,直接促进了纺织、印染、冶金、采矿等行业的机械化,引发了工业生产技术的全面改革。 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1882年,英国电工詹姆斯·戈登建造了大型双相交流发电机。1891年,尼古拉·特斯拉发明电动机,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家用电器时代,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其后又推动了商业化的电力传输,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新的能源,电力革命促使电子、化学、汽车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40年代,以信息技术,以及核能、航天、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为代表,主要标志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 未来的技术革命将以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形成传统工业、农业、医疗、交通、城市管理、居民生活全方位智能化。 互联网发展的两大动力来源:一个是信息的技术创新,一个是信息的应用创新,这两者都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互联网时代的重大经济推动作用,当前以知识和信息投入为主的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时代,人的自身价值得以凸显。 2、社会生活数字化新形态:细分需求的信息应用导向 互联网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1994年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短短20年的时间,互联网的应用从网络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等文本化应用,发展到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等多媒体应用形式,同时网络也从简单信息获取、交流沟通、休闲娱乐功能,逐步深入到商务交易、百姓生活领域。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 ① 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搜索引擎) ② 沟通交流方式的改变 (新媒体社交功能的不断加强) ③ 娱乐休闲方式的改变(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 ④ 消费购物方式的改变(随时随地、在线购物、消除半径、移动支付) ⑤ 家居服务方式的改变(e袋洗互联网+家装) ⑥ 旅游出行方式的改变(互联网共享经济) ⑦ 教育学习方式的改变(名校课程、在线学习、随时随地、进度自主) ⑧ 医疗健康方式的改变(在线医疗、网上购药、可穿戴设备、社区医疗)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应用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深入,以零售业、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互联网化进程已逐步成熟,我国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深入发展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当前全球正在经历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将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 二、“互联网+”战略及创新性特征 u 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 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指利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通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以及社会形态。 1、“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及行动计划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即“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从而明确了我国经济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将以“互联网+”为驱动,进行产业创新。 u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国务院7月4日《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行动内容、保障支撑。 ① 总体思路:(四个着力) ② 发展目标:(两个目标)第一阶段目标(3年) 第二阶段目标(10年) ③ 主要内容:(11项重点行动) ④ 保障支撑:(夯实发展基础、强化创新驱动、营造宽松环境、拓展海外合作、加强智力建设、加强引导支持、做好组织实施) 2、“互联网+”的特征(六大特征) 一是跨界融合 二是创新驱动 三是重塑结构 四是以人为本 五是开放连接 六是数据导向 三、我国在“互联网+”风口下所面临的挑战 1、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2、扩张型经济策略后遗症初显 3、制造业衰退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趋势 4、经济转型期所衍生的社会治理风险增大 四、“互联网+”机遇下的经济转型和治理创新 1、深化改革、激发中小企业活力,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改革推动发展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在牵动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强发展新动能。 ① 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改革力度 ② 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 ③ 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2、加快政府治理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① 创新治理体制,建立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 ② 创新治理方式,提高对公服务能力 ③ 创新治理模式,促进科学决策水平 3、推进制造业转型,提升实体经济 制造业是提升实体经济的关键所在,解决目前国内制造业低迷的业态,同时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国家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德国工业4.0 vs美国“工业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提出通过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中国工业生产的智能制造。 4、以开放共享为原则,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解决中国当前、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经济发展中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的供给问题,也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同时通过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 五、淘宝村:推进“互联网+”时代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 农村网民正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9%,规模达1.86亿。未来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将由政府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带动。 u政府方面:应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扶持,提升农村人口对 于互联网的认知及使用。 u 企业方面:电商巨头“新下乡运动”。目前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 企业纷纷推出针对农村地区的农业电商和农村金融服务。 1、淘宝村的形成 淘宝村是中国农村经济和电子商务发生聚合的典型产物,淘宝村的出现,不仅破解了农村信息化难题,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农民生活幸福指数,也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创业和就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新渠道。 2、乡镇电子商务运营的“沙集模式” 3个鲜明的特色: l“农户+网络+公司”,家庭投资小、经营灵活、利益直接。 l“农民自发+政府服务”的特点,农民自发,地方政府全程服务。 l“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3、地方党委政府的主要做法 1)党委政府“不缺位、不越位”,做好服务工作 2)组织部门带队伍,示范引领 3)村级组织当保姆,竭尽所能
  • 查看详情>> 一、 微博发展的概况 1、新媒体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微博的定位 2、微博的发展及受众分析 微博发展概述 微博用户分析 3、微博应用的特点 ① 草根化(以普通用户为主) ② 圈群化(以交际圈进行传播) ③ 个性化(以个人表达为主) ④ 随性化(没有时空形式的限制) ⑤ 自发传播(社交圈内自动转发) 4、微博注册使用 二、 微博在政府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1、政府高层的亲民平台 2、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平台 3、重大安全事件的救援信息平台 5、全民参与和政府共治的公益平台 6、群众举报网络反腐的监督平台 三、 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 政务微博地域分布情况 我国政务微博数量在8000以上的有广东省,在6000至8000的有北京、江苏、河南,整体发展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状态,与2012年相比,我国政务微博区域发展更加平衡,有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扩散的趋势。 政务微博部门数量及影响力分布 从统计结果来看全国党政机构微博部门分布中,团委微博所占比例较去年有较大提升,已经超过公安系统成为党政机构中占比例最高的部门,比例为 29.2%,其次为公安部门,所占比例为 21%,政府微博占 13.4%,名列第三;而在影响力排名方面,政府部门所占比例为 33%,超过公安部门的 28.5%,名列第一;而团委微博只占到 6.5%,名列第五,表明我国团委微博虽然开通的数量较多,但其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政务微博行政级别分布 目前,我国政务微博正处于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及以下级别基层微博持续发展阶段,各个级别机构微博增长速度为:省部级微博为 49.3%,厅局级 47.1%,县处级增长 29.7%,县处以下级机构微博总数较去年增长 110%,其中县处级及以下级别增长幅度最大,这与我国基层政府部门基数大、与民众接触最多、联系较密有重要关系,有利于政务微博整体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 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分析 1、政务微博迈向“覆盖式”发展道路 2、政务微博与媒体微博联播互动加强 3、政务微博渐成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标配” 4、基层政务微博折射整体政务服务水平 四、 政务微博管理及使用规范 1、政务微博的实施规范 1 政务微博的定位 2 政务微博页面展示的规范 微博命名规范:简单、明了、直观的命名方式比较适合政务微博,在名称中精确、简明定位自身形象,用形象、响亮的名称替代平铺直叙的身份陈述,会对塑造品牌、提升网络影响力产生积极效果。此外,需要注意语境是否合适,表达内容是否有歧义。 视觉识别系统建立规范:设置个性化头像,选择辨识度高、有代表性的官方 LOGO 或地方标志性建筑。个性化模板彰显部门或地域特色,能在视觉上加深网友对政务微博的印象,带来整齐划一的感觉。根据本帐号的需要设置公告栏、直属单位、标签等展示模块。 3 政务微博运营队伍建设规范 1、团队成员基本要求 2、设置专人专岗 3、明确职责分工 政务微博日常运营规范 1、栏目设置规范 2、日常运营机制 提高效率,实施线上协作机制。整合资源,构建线下联动格局。 3、内容运营技巧  内容贴近民生,戒单向宣传政绩。  语言简明,不说“官话”说“网话”。  注意发布时间,控制发布数量  多样化表现形式,增强可读性。  保证高度时效性,不发过期信息。  内容分栏归类,重点一目了然  以原创为主,适当转发关联性微博 信息发布诀窍:十二要 信息发布诀窍:十二戒 党政干部个人微博使用规范 党政干部微博使用13忌 五、 网络舆情的引导原则及应对策略   舆情的理解 (一)网络舆情引导的原则 1、及时告知的原则(宜速不宜迟) 2、客观真实的原则(宜解不宜避) 3、以人为本的原则(宜软不宜硬) 4、动态渐进的原则(宜缓不宜急) (二)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1、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组织体系 2、构建基于网络监测系统的舆情研判机制 3、健全基于网络平台的危机舆情公关机制 4、建立基于政务协同系统的危机舆情应急联动机制
  • 查看详情>> 一、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及其重要性 导言声誉风险的概念阐释 1.什么是声誉? 2.什么是声誉风险? 3.什么是声誉风险管理? 4.国际、国内近年来关于声誉风险管理的主要理论成果 (一)建立并强化声誉管理意识 七大诱因: 1.产品收益现实与预期的落差易导致风险事件。 2.银行服务水平和质量引起投诉事件 3.银行的过失行为或误导使消费者对银行的信誉产生怀疑 4.收费问题的争议不断加深了客户对于银行强势形象的看法 5.突发事件的发生使银行置身巨大舆论漩涡 6.个别媒体的误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7.其他因素 (二)建立规范性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 1.建立声誉风险排查机制。 2.声誉事件分类分级管理。 3.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4.建立投诉处理监督评估机制。 5.建立信息发布和新闻工作归口管理制度。 6.建立舆情信息研判机制。 7.建立声誉风险内部培训和评估机制。 (三)明确处置重大声誉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1.启动应急预案,拟定应对措施。 2.建立专门团队,明确处置职责。 3.开放、有效的信息沟通及引导。 4.实时关注分析舆情,动态调整应对方案 二、网络舆情对声誉风险管理及其重要性 (一)新媒体的发展及网络舆情 1.新媒体的发展演化及其影响力分析 2.网络舆情及其传播特点 (二)声誉风险管理与舆情管理的关系 1. 舆情管理是声誉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 2. 当前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中,尤其应注重加强舆情管理 3.开放、有效的信息沟通及引导。 (三)银行声誉风险舆情管理的重要性 1.银监会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2.网络舆情处置不当引发重大声誉损失的典型案例 三、网络舆情引导的原则和应对策略 (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概述 1.银监会对网络舆情的分类与分级 2.舆情监测的重点与难点 3.舆情监测的基本策略与手段 (二)网络危机舆情引导的主要原则 1、及时告知的原则(宜速不宜迟) 2、客观真实的原则(宜解不宜避) 3、以人为本的原则(宜软不宜硬) 4、动态渐进的原则(宜缓不宜急) (三)网络舆情应对的基本策略 1、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组织体系 2、构建基于网络监测系统的舆情研判机制 3、健全基于网络平台的危机舆情公关机制 4、建立基于危机舆情应急联动机制
  • 查看详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社会蓝皮书》预测:以微信、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上开始成为新的信源,很可能成为继微博之后又一种社会舆论影响力极强的传播工具。 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10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文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二是加强机制建设,三是完善保障措施。在平台建设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中的平台作用以及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热点事件发生后,如果当地政府未能在其门户网站或其他网络平台上及时发布相关事件的真实信息及应对措施,就会给公众留下“不重视”或“反应迟钝”的负面印象。同时,由于官方主渠道信息的封闭,公众的不信任与怀疑情绪将成为谣言的温床,造成较大的负面效应,甚至会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因此,有必要健全政府网络新闻发言和网络舆情公关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官方信息网络发布平台,如政府微博,发挥其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公关作用。
  • 查看详情>> 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管理民主化以及WTO的加入等外部环境变化,公共管理环境发生着日益显著的变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之间在市场、信息、技术、人才、资本和其他经济资源方面的争夺日趋明显,竞争日益激烈。原来表现为分散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竞争正在逐步发展成为集中的、以政府为主体的竞争。因此,要使国家利益、区域利益最大化,使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最重要的就是要建设一个让公众充满信心的、既富有高效率又负责任的政府。而要建设一个高效和负责的政府,就必须提高政府的竞争能力,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和对社会的服务质量,提高政府政策操作的技能和水平,核心就是要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 查看详情>>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媒介技术及其各种应用高度发达,网络在为我们提供获取信息和共享信息便利的同时,信息的安全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近年来,信息安全引发的相关问题尤为突出,注重信息安全,防范数字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共有18处表述提及信息化和信息安全。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道路。这充分反映了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中央对信息化建设及其作用的高度重视。同时,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 信息安全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设备及所承载数据的安全。对于这方面的安全,主要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阐述,是指通过计算机或网络发起的、能对网络中的固定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工业控制设备等)和移动设备(手机等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信息造成损害的攻击性事件,如网络攻击、信息窃密、病毒传播等。主要从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完整性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不丢失的特性,保证信息从真实的信源无失真地到达真实的信宿。保密性指使信息在产生、传输和处理存储的各个环节中不泄漏给非授权的个人或实体。可用性是指保证合法用户在需要时能够使用所需的信息。信息安全第二个方面的内涵是网络文化及舆论传播的安全。根据近年来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的统计分析,当前信息安全事件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网络系统或数据信息进行破坏和攻击的范畴,还包括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对他国文化价值观进行渗透和侵蚀,对他国社会的负面舆论信息进行渲染和鼓动,从而实现以意识形态颜色革命为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
  • 查看详情>> 网络虚拟社会发展的逐步成熟增进了其对现实社会影响的直接性和深刻性,促进了传统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深层次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治理环境,营造出新的社会环境,从而使得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网络舆情的兴起给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提高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的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从而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将成为地方政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严峻挑战。

讲师授课见证 更多

  • 梅松授课见证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可信网站 百度信誉,放心访问 支付宝-特约商家 网络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