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家训最经典10句:涵养智慧,成就人生
发布日期:2017-05-04浏览:4164
王阳明是明朝“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王阳明家规的核心是良知教育,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王阳明的训子家规理念,成为这个家族安身立命的旨要与规范。
1,不说谎,不任性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示宪儿》
译:不要说谎,不要贪利;不要任情耍性,不要与人斗气;不要责备别人,但需管住自己。能够放低自己身份,这是有志气的表现;能够容纳别人,这才是有大的度量。做人,主要在于心地的好坏;心地好,才是善良之人;心地恶劣,是凶恶之人。
析:任情恣性,放任自己的性情,不受任何拘束。《增广贤文》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这正是告诉我们,任情恣性的危害。
2,义理养心,经专为学
勿谓隐微可欺而有放心,勿谓聪明可恃而有怠志;
养心莫善于义理,为学莫要于精专;
毋为习俗所移,毋为物诱所引;
求古圣贤而师法之,切莫以斯言为迂阔也。
——《与徐仲仁》
译:不要以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可以自欺欺人就放纵自己,不要以为可以依仗聪明而放松意志。最好的养心之法就是研习经典中的义理,最重要的求学之道就是精专。不要被流俗左右,不要被财物引诱。师法古圣贤,不要以为这很迂阔不合实际。
析:经典中的义理不仅是千古大智慧,更是我们养心、养生最好的方便法门。康熙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就曾说过:“养生之道,全在五经。”
3,做人先立志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
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示弟立志说》
译:学习,没有比先立下志向更重要的。不确立志向,好比栽树不栽培它的根而徒劳地对树木培土浇灌,劳苦却不会成功。
志向,就如气的统帅,人的性命,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水源不疏通,那么川流就会停息,根本不予培植那么树木就会枯萎,性命不延续人就会死,人不立定志向就会气质昏浊。所以君子做学问,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作为要务。
析:志犹如三军主帅,没有主帅的军队,就是乌合之众。
4,不强迫孩子科举
科第之事,吾岂敢必于汝,得汝立志向上,则亦有足喜也。
——摘自王阳明家书《寄正宪男手墨》
译:对科举考试这件事情,我又怎么敢强迫于你呢。获悉你有这份立志向上的想法,对我来讲也够高兴的了。
析:王阳明告诉孩子,不会强迫他在科举方面一定要有成就,而是欣赏孩子上进的那份精神。对比现在的很多家长对高考的态度,几百年前的王阳明是不是很开明呢?
5,一念改过,即得本心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寄诸弟》
译:本心就像白日那样光亮,遵循自己的本心,一定能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只是怕不能改正。错误和掩盖错误的想法,会遮蔽我们的本心,但只要我们下决心改正错误,马上就会重新找到本心。
析:王阳明说,人孰无过,改之为贵。本心就是良知,致良知,就是重新发现我们的本心。王阳明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内心良知的大道: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6,勤读书,致良知
汝在家中,凡宜从戒论而行。读书执礼,日进高明,乃吾之望。
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仁,人心也;良知之诚爱恻怛处,便是仁,无诚爱恻怛之心,亦无良知可致矣。汝于此处,宜加猛省。
——《寄正宪男手墨二卷》
译:你在家里,一切应该遵从训戒来行事。勤读诗书、执守礼制,一天比一天进步,这才是我对你的期望。
我平生讲学,就“致良知”三个字。仁,指的是人心;良知而引发诚意、真爱、悲痛、忧伤,这就是仁,没有诚爱恻怛之心的,也就达不到良知了。你看到这里,应该加以好好的省悟。
析:王阳明自提出“致良知”的心学宗旨以后,无论是对门人弟子,还是对家人子弟,皆谆谆教之以“致良知”,这个良知,便是孔孟之“仁”,程朱之天理,“致良知”,既是阳明学派的门风,也是王阳明一家的家风。
7,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
尔辈须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期,务在光前裕后,斯可矣。
——《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
译:你们必须时刻牢记仁礼,把孝悌作为做人的根本,把做圣贤作为对自己的期望,为前人争光,为后人造福。
析:仁礼孝悌是儒家的核心,也是我们中国人最明显的文化性格。王阳明的心学是对儒学的大发展,也必然建立在这些千古不灭的理论之上。
8,恶是习气,善是本心
夫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本性为习气所汩者,由于志之不立也。故凡学者为习所移,气所胜,则惟务痛惩其志。
——《与克彰太叔》
译:恶念,是后天的习气;善念,是先天的本性;本性被习气扰乱,那是因为没有立定志向。因此凡是做学问的,内心因不良习惯而改变,被不良风气所占据,就应该好好地反省,并端正自己的志向了。
析:人心从根本上说是向善的,所谓的恶念恶行都是后天熏习的结果。根据王阳明的心学,世界上没有十恶不赦的人,只要照见自己的本心,善念必然驱逐恶习。教育子女,最终要的就是要让他们立志向善,远离那些恶习的熏染。
9,学谦恭,去骄傲
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
“傲”之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之药。非但是外貌卑逊,须是中心恭敬、撙节、退让,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
——《书正宪扇》
释: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不肯在别人面前谦和卑下。
“傲”的反义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治“傲”的药。做人不但容貌举止要表现出谦虚恭谨,内心也必须保持恭敬、节制、礼让,要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真正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析:曾国藩也曾说过,天下才人俱以一傲字败,真乃英雄所见略同。
10,慎交游
昔人云:“脱去凡近,以游高明。”此言良足以警,小子识之!
——《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
译:古人说:“要远离那些庸俗的人,应该与那些高明的人交朋友。”这句话说的好,足以作为警示,你们这些小孩子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析: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和损友结交,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沾染这些人身上的坏毛病,而不自知;和益友结交,自然而然会学到他们身上的长处。
王阳明要我们看清楚自己周围的人,如果他们是一些“损友”,那我们就该“脱去凡近,以游高明”,不要受周围人的影响,而要和高明的人交游。
王阳明家规的核心是良知教育,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王阳明的训子家规理念,成为这个家族安身立命的旨要与规范。
1,不说谎,不任性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示宪儿》
译:不要说谎,不要贪利;不要任情耍性,不要与人斗气;不要责备别人,但需管住自己。能够放低自己身份,这是有志气的表现;能够容纳别人,这才是有大的度量。做人,主要在于心地的好坏;心地好,才是善良之人;心地恶劣,是凶恶之人。
析:任情恣性,放任自己的性情,不受任何拘束。《增广贤文》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这正是告诉我们,任情恣性的危害。
2,义理养心,经专为学
勿谓隐微可欺而有放心,勿谓聪明可恃而有怠志;
养心莫善于义理,为学莫要于精专;
毋为习俗所移,毋为物诱所引;
求古圣贤而师法之,切莫以斯言为迂阔也。
——《与徐仲仁》
译:不要以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可以自欺欺人就放纵自己,不要以为可以依仗聪明而放松意志。最好的养心之法就是研习经典中的义理,最重要的求学之道就是精专。不要被流俗左右,不要被财物引诱。师法古圣贤,不要以为这很迂阔不合实际。
析:经典中的义理不仅是千古大智慧,更是我们养心、养生最好的方便法门。康熙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就曾说过:“养生之道,全在五经。”
3,做人先立志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
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示弟立志说》
译:学习,没有比先立下志向更重要的。不确立志向,好比栽树不栽培它的根而徒劳地对树木培土浇灌,劳苦却不会成功。
志向,就如气的统帅,人的性命,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水源不疏通,那么川流就会停息,根本不予培植那么树木就会枯萎,性命不延续人就会死,人不立定志向就会气质昏浊。所以君子做学问,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作为要务。
析:志犹如三军主帅,没有主帅的军队,就是乌合之众。
4,不强迫孩子科举
科第之事,吾岂敢必于汝,得汝立志向上,则亦有足喜也。
——摘自王阳明家书《寄正宪男手墨》
译:对科举考试这件事情,我又怎么敢强迫于你呢。获悉你有这份立志向上的想法,对我来讲也够高兴的了。
析:王阳明告诉孩子,不会强迫他在科举方面一定要有成就,而是欣赏孩子上进的那份精神。对比现在的很多家长对高考的态度,几百年前的王阳明是不是很开明呢?
5,一念改过,即得本心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寄诸弟》
译:本心就像白日那样光亮,遵循自己的本心,一定能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只是怕不能改正。错误和掩盖错误的想法,会遮蔽我们的本心,但只要我们下决心改正错误,马上就会重新找到本心。
析:王阳明说,人孰无过,改之为贵。本心就是良知,致良知,就是重新发现我们的本心。王阳明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内心良知的大道: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6,勤读书,致良知
汝在家中,凡宜从戒论而行。读书执礼,日进高明,乃吾之望。
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仁,人心也;良知之诚爱恻怛处,便是仁,无诚爱恻怛之心,亦无良知可致矣。汝于此处,宜加猛省。
——《寄正宪男手墨二卷》
译:你在家里,一切应该遵从训戒来行事。勤读诗书、执守礼制,一天比一天进步,这才是我对你的期望。
我平生讲学,就“致良知”三个字。仁,指的是人心;良知而引发诚意、真爱、悲痛、忧伤,这就是仁,没有诚爱恻怛之心的,也就达不到良知了。你看到这里,应该加以好好的省悟。
析:王阳明自提出“致良知”的心学宗旨以后,无论是对门人弟子,还是对家人子弟,皆谆谆教之以“致良知”,这个良知,便是孔孟之“仁”,程朱之天理,“致良知”,既是阳明学派的门风,也是王阳明一家的家风。
7,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
尔辈须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期,务在光前裕后,斯可矣。
——《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
译:你们必须时刻牢记仁礼,把孝悌作为做人的根本,把做圣贤作为对自己的期望,为前人争光,为后人造福。
析:仁礼孝悌是儒家的核心,也是我们中国人最明显的文化性格。王阳明的心学是对儒学的大发展,也必然建立在这些千古不灭的理论之上。
8,恶是习气,善是本心
夫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本性为习气所汩者,由于志之不立也。故凡学者为习所移,气所胜,则惟务痛惩其志。
——《与克彰太叔》
译:恶念,是后天的习气;善念,是先天的本性;本性被习气扰乱,那是因为没有立定志向。因此凡是做学问的,内心因不良习惯而改变,被不良风气所占据,就应该好好地反省,并端正自己的志向了。
析:人心从根本上说是向善的,所谓的恶念恶行都是后天熏习的结果。根据王阳明的心学,世界上没有十恶不赦的人,只要照见自己的本心,善念必然驱逐恶习。教育子女,最终要的就是要让他们立志向善,远离那些恶习的熏染。
9,学谦恭,去骄傲
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
“傲”之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之药。非但是外貌卑逊,须是中心恭敬、撙节、退让,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
——《书正宪扇》
释: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不肯在别人面前谦和卑下。
“傲”的反义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治“傲”的药。做人不但容貌举止要表现出谦虚恭谨,内心也必须保持恭敬、节制、礼让,要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真正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析:曾国藩也曾说过,天下才人俱以一傲字败,真乃英雄所见略同。
10,慎交游
昔人云:“脱去凡近,以游高明。”此言良足以警,小子识之!
——《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
译:古人说:“要远离那些庸俗的人,应该与那些高明的人交朋友。”这句话说的好,足以作为警示,你们这些小孩子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析: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和损友结交,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沾染这些人身上的坏毛病,而不自知;和益友结交,自然而然会学到他们身上的长处。
王阳明要我们看清楚自己周围的人,如果他们是一些“损友”,那我们就该“脱去凡近,以游高明”,不要受周围人的影响,而要和高明的人交游。